厨房防水的核心是“精准设防、细节兜底”,高度需按“涉水强度差异化设定”,施工要把控基层处理、涂层质量与闭水试验。水槽周边需重点加高防护,普通区域满足基础高度即可,同时避开“漏刷接缝、未做闭水试验”等误区,才能让防水真正“管用”,避免渗水导致橱柜发霉、楼下纠纷。
厨房防水高度:按区域定标准,不搞“一刀切”
核心涉水区域(水槽、洗碗机周边)
高度需≥1.5米(从地面算起),因水槽用水时易溅水、洗碗机长期蓄水可能渗漏,1.5米高度可覆盖水花飞溅范围与管道周边区域;若水槽紧邻墙面转角,需将防水延伸至相邻墙面30cm以上,形成“L型防护带”,避免转角缝隙渗水。
普通区域(灶台、储物柜下方)
高度≥30cm即可,这类区域无大量溅水,主要防护地面渗水(如拖地积水、管道冷凝水);若地面铺设地砖时需走水管,水管周边30cm范围内地面需满刷防水,且墙面高度需同步提升至50cm,加强管道周边密封性。
特殊场景(开放式厨房、半墙设计)
开放式厨房与客厅相邻的墙面,防水高度需≥1.2米(防止厨房水汽渗透至客厅墙面);若厨房做半墙(如玻璃隔断下方墙体),半墙墙面需满刷防水(从地面至半墙顶部),且半墙与地面、玻璃的接缝处需用防水胶密封。
厨房防水施工要点:5步走,避坑是关键
第一步:基层处理,“干净+平整”是基础
铲除地面、墙面空鼓层与浮灰,用水泥砂浆修补裂缝(裂缝宽度>2mm时需贴抗裂绷带);墙面、地面含水率需≤8%(可用湿度仪检测),若基层潮湿需通风干燥后再施工,避免防水涂层起鼓脱落;水槽、管道洞口需用堵漏王填充密实,洞口周边20cm范围刷2遍防水。
第二步:选对材料,拒绝“通用款”
优先选“柔韧型K11防水涂料”(适合厨房频繁震动、温差变化的环境),避免用刚性防水(易因墙体微变形开裂);单遍涂刷厚度≥1.5mm,总厚度≥3mm,涂刷时需横纵交叉(第一遍横刷,第二遍竖刷),确保涂层均匀无针孔。
第三步:重点部位“加强刷”,不遗漏细节
管道根部(如进水管、排水管)需用“防水附加层”(裁剪10cm×10cm的无纺布,蘸防水涂料贴在管道周边),再刷2遍防水;墙面与地面接缝处、墙角转角需额外刷1遍防水,宽度≥20cm;橱柜安装位置的墙面,需在贴砖前确认防水无漏刷(避免橱柜遮挡后无法修补)。
第四步:闭水试验,“满24小时”才合格
防水施工完成后需养护48小时(确保涂层干透),再进行闭水试验:地面蓄水深度≥2cm,用挡水条围合核心区域,标记水位线;24小时内观察水位是否下降,同时联系楼下查看天花板(重点看厨房对应位置),无滴水、水印则合格;若渗漏需标记渗漏点,补刷防水后重新试验。
第五步:后续保护,避免“施工破坏”
闭水试验合格后,需在防水层上做“保护层”(地面铺1-2cm厚水泥砂浆,墙面贴网格布后刮腻子),再进行贴砖;贴砖时避免用尖锐工具划伤防水层,瓷砖缝隙需用防霉美缝剂(厨房潮湿易滋生霉菌),美缝完成后再安装橱柜、水槽。
厨房防水做完后贴砖时发现涂层有破损怎么补?
先清理破损区域(铲除松动涂层,用砂纸打磨边缘),若破损仅在表面(未露基层),可直接刷2遍同品牌防水涂料(每遍干透后再刷);若破损露基层,需先补刷1遍界面剂,再按“附加层+2遍防水”流程修补,修补后养护24小时,局部做4小时闭水试验(无渗漏再贴砖)。
旧厨房翻新原有防水层需要全部铲除吗?
不一定,需先检测原有防水层:若防水层无空鼓、开裂,且防水高度达标(水槽周边≥1.5米),可直接在原有防水层上刷1遍同类型防水涂料(增强附着力);若原有防水层破损、高度不足,或基层空鼓,需彻底铲除至水泥基层,重新按标准施工,避免“新旧涂层不兼容”导致脱落。